一份調查顯示,盡管中國境內近44%的受訪公司稱他們業已建立起了良好的內部控制機制,但仍有56%的受訪公司并未建立內部控制體系或尚未完善。原因在于,上市公司內部監管的實施過程中還有諸多障礙。
2008年6月28日,國家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聯合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并要求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圍內施行。同時鼓勵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業執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企業環境的變化,單純依賴會計控制已難以應對企業面對的市場風險,會計控制必須向風險控制發展;同時,各部門之間的內控要求也有待于進一步協調,以便為進行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和外部評價提供統一標準。同樣,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性也已不言而喻,它已經成為企業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公司的經營管理中起著控制費用、降低成本開支,增加收入、目標激勵、過程控制及有效獎懲的重要作用。實施全面預算管理不僅是一項管理上的創新,更是企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的體現。
沒錯,企業內控說到底是要控制企業成本,提高效率,那么靠什么技術或管理手段實現內控,除了傳統的管理制度之外,有沒有一套更先進的管理解決方案供企業去選擇,幫助企業實現內部控制和流程管理,這是個值得探討的話題。厚盾科技公司總經理陳龍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
上市公司內控評價機制存困惑
上市公司雖然對內部控制的認識已有提高,但在實施過程中,仍遇到種種困難。比如98%的被調查公司,已認同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相結合,但承認對風險管理的方法論了解有限,需學習更多的國外先進經驗。
這是個普遍問題,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第三方機構,目前真正懂得內部控制,同時與風險管理很好結合的專業人士及知識都較為缺乏。即使是在專業人士相對較多的金融行業也如此,80%的金融行業公司很肯定地認為其內部控制體系是以風險為導向。而僅有34%的非金融行業公司認為其內部控制體系是以風險為導向的。
上市公司在內部控制評價機制方面也有一些困惑。72%的公司認為其公司沒有持續監控內部控制的有效機制,與去年相比,在持續監控方面未得到任何改善;96%的公司認為應高度重視內部控制監督機制,92%的公司認可配備專業人員的重要性。100%的外資控股公司認為其公司已基本建立內部控制評估機制。近90%的公司認為審計師對內部控制進行審計評價有利于企業完善內部控制工作,贊成對上市公司在年度報告中披露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和審計鑒證報告進行明確規定。
結合全面預算,如何設定及分解預算目標
風險管理已經嚴重影響全面預算工作推進,厚盾科技公司總經理陳龍章結合多年實踐經驗,對預算管理目標,他是這樣總結的:首先,根據企業戰略規劃,設定預算目標體系。一般一級預算目標項包括收入、成本、利潤、現金流量指標、質量損失指標、管理效率指標、安全生產指標、創新發展指標等。通常,一個預算目標體系的一級以不超過7項為宜。在由一級預算目標項向下分解時,有兩種分解路徑:一是按責任主體分解,例如,將收入目標分解到不同的分、子公司,分、子公司再分解到各個事業部等等;二是按下級預算目標項分解,例如,將收入分解為產品收入、技術服務收入、主營外收入等,產品收入又可分解為A產品收入、B產品收入等。有時,從實際管理需求出發,需要同時按兩種路徑進行預算目標的分解。同時按兩種路徑分解,可以驗證預算目標設定是否合理。在預算目標分解時,一定要明確預算目標的責任主體,以及預算目標的周期。一般,預算目標的周期包括年、季度或月,預算目標項的周期要視具體預算目標項所代表業務性質而定,一般對于損益類,如果有條件,最好能按月度進行分解。因此,在做不好企業預算目標前提下,再談內部流程管理控制,運營風險控制,是不沒有科學依據的,相反,信息化全面預算工作也是很難向前推動,更無法深入下去。
管理層的意識不到位導致內控進程無法加快
調查表明,約有91%的公司認為在實施內部控制過程中存在一些障礙因素。84%的公司認為主要障礙是缺乏完善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強的理論框架或模型;63%的公司認為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主要障礙是缺乏硬性的監督檢查機制要求,未與考核機制相關聯,獎懲機制不到位;57%的公司認為實施內部控制的主要障礙是管理層的意識不到位,不能有力支持和倡導這項工作。
強制實施尚余一年準備期。盡管上市公司的內控實施進度仍然緩慢,《規范》將自2009年7月1日在上市公司范圍內全面推行的日期,卻日益臨近;同時,該《規范》也鼓勵非上市的大中型企業執行。
德勤認為,《規范》將從很大程度上清除上市公司在內部控制方面所遇到的障礙。過去各方對上市公司進行內部控制機制系統的建立,并沒有強制要求的時間表,同時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要求。而此次《規范》的實施則提出了一個統一的技術標準,各企業可以參照自己的情況進行有的放矢的工作進程,同時規定了實施時間。
針對績效考核問題,德勤認為企業應當考慮,如何將內部控制的理論框架轉化為對實際工作的具體指導,如何將內部控制的要求與公司的業務流程進行有機結合,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監督機制等問題。相信,伴隨著《規范》的出臺,企業將會對此提高重視。
另外,企業還可通過部門職能劃分、崗位設置、職責分工等與內部控制相關聯的一系列辦法來幫助解決這些障礙。而因管理層的意識不到位引起內部控制進程緩慢的問題,也在《規范》的強制執行中逐漸得到解決。
德勤最新的一項年度調查顯示,中國上市公司對內部控制監管要求的意識和了解程度有所增強:盡管44%的受訪公司稱他們業已建立起了良好的內部控制機制,但仍有56%的受訪公司并未建立內部控制體系或尚未完善。原因在于,上市公司內部監管的實施過程中還有諸多障礙。
6月28日,由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五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印發<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的通知》、《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下稱《規范》),將從機制和實際操作方面來推進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實施的進程。
上市公司的內控體系建設正處在初級階段 任重道遠
2008年的調查結果表明,這些上市公司對內部控制的認知度提高,能夠了解外部監管機構的要求,并認識到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結合的必要性,同時贊成強制要求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及外部鑒證。
一年前同樣的調查顯示:部分上市公司在內部控制建設方面仍然存在較大的欠缺。這些上市公司認為自身的內部控制體系尚無法完全滿足監管機構的要求,并缺乏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雖然內部控制建設方面,上市公司已經提高了認識,但是上市公司同時也表示在具體實施中依然存在不少困難,譬如缺乏統一的內控框架或模型;不了解風險管理方法論;未與考核體系關聯。
持肯定意見的公司,由上一年的74%提高至今年的79%;而其余21%的上市公司表示不確定或完全不了解各監管要求的具體規定。規模相對較小的公司對外部監管要求的了解程度較低;96%的公司認為應有統一框架或模型指導內部控制實施(見圖一)。
2007年的調查中,大多數受訪上市公司的內控體系建設正處在初級階段,僅有20%的上市公司認為自身現有的內部控制體系能夠完全滿足監管要求。2008年的調查結果則表明:44%的公司非常自信地認為其公司已經建立內部控制體系,包括已建立完善相關制度、已落實內部控制建設和監督檢查職責、已編寫完整的內部控制文檔等。
2008年,這個比例從20%增加到了44%。德勤認為,這和上交所及深交所在2006年分別出臺的《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引》和《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引》的實施進度有很大關系。但德勤方面也表示,44%的比例主要來自于被調查公司的自測,并未得到德勤的第三方審計,這個數字有樂觀的成分存在。
核心關注:拓步ERP系統平臺是覆蓋了眾多的業務領域、行業應用,蘊涵了豐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軟件業務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應鏈、成本、制造、CRM、HR等眾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全面涵蓋了企業關注ERP管理系統的核心領域,是眾多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首選的ERP管理軟件信賴品牌。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zudvwvb.cn/
本文標題:上市公司兵敗內控 信息化全面預算推廣受阻
本文網址:http://www.zudvwvb.cn/html/consultation/10820223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