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位國企老總形容現在信息化熱潮說,“空氣里都是ERP的味道”。那么,ERP到底是什么?從字面上來看比較容易理解,那就是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業(yè)資源計劃)。在ERP龐大的知識體系里面,包含了從企業(yè)資源計劃、財務管理制度、內部供應鏈管理等內容。
但是,ERP在企業(yè)信息化中為什么占據舉足輕重的位置。它究竟在信息化的過程里起到什么樣的作用?為什么全球500強,這些來自各個不同行業(yè)、有著完全不同的背景和運作模式的國際大企業(yè)集團,其中超過80%的企業(yè)都采用了SAP的ERP系統?作為全球最大的企業(yè)管理解決方案供應商,SAP(www.sap.com.cn)不僅讓80%的500強企業(yè)從中獲益,根據IDC數據,2000年,SAP在中國ERP軟件市場份額達到30%,蟬聯第一。
不真正了解ERP,就很難順利實施它;或者過分神話它,或者把它庸俗化,這就為“假冒偽劣”的ERP提供了溫床。
ERP的前身是MRP(物料需求計劃)和MRPII。1965年,針對當時企業(yè)出現的供應滯后、交貨不及時等問題,美國生產與庫存管理協會提出了MRP的概念。通過MRP管理軟件的信息集成系統,企業(yè)對生產制造過程中的“銷、產、供”等實現了信息集成,使得企業(yè)在庫存管理上進行有效的計劃和控制。
但是,MRP雖然提出了銷售、生產、供應之間的協作關系,但將庫存管理作為了整個管理的中心,過度的生產使得產品堆滿了庫房。
隨著20世紀60年代經濟增長的減緩和市場競爭的加劇,為庫存而生產的生產方式使得企業(yè)背上了沉重的積壓包袱,而那些根據訂單而生產、迅速適應市場變化的企業(yè)取得了優(yōu)勢。到了80年代,企業(yè)開始通過對整個內部供應鏈的監(jiān)控和計劃來指導生產,以面向市場為管理中心,同時隨時了解和控制產品的最終成本,此時MRPII(制造資源計劃)的概念以及相應的軟件應運而生。面向市場的供應鏈的管理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
MRPII最主要的進步在于,實現了業(yè)務數據同財務數據的集成,同時將JIT(Just in time,意為“即時”)的運營模式和MRP的計劃模式進行了整合,改變了財務信息嚴重滯后于生產信息的現象,并成為指導和修正生產活動的標準,從而達到企業(yè)整體贏利的總體目標。在MRPII中,強調了對企業(yè)內部的人、財、物等資源的全面管理,把制造企業(yè)歸類為不同的生產方式如重復制造、批量生產、按訂單生產等來管理,每一種生產方式類型都對應一套管理標準。應該說,MRPII所提出的規(guī)范化的管理標準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企業(yè)的需求,在ERP出現之前,MRPII為企業(yè)提供了規(guī)范的管理模式和標準。
進入20世紀90年代,世界經濟格局發(fā)生了幾個顯著的變化。
首先,全球冷戰(zhàn)時代結束,加速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其次,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代表的新經濟開始起飛,在社會生活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另外,隨著電視、廣播、網絡等媒介使得信息傳播越來越迅速,市場呈現出個性化和多元化的需求變化。企業(yè)在生產和運行過程中,已經不能單純靠擴大規(guī)模來降低成本和增加盈利,相反,一些規(guī)模雖小但信息靈通、反應敏捷、供貨及時的企業(yè)表現出了勃勃的生機,“大魚吃小魚”變成了“快魚吃慢魚”。
企業(yè)為了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過去單一的生產模式變成了混合型的生產模式,MRPII在應對這些復雜和多變的混合生產時,已經無法準確地適應企業(yè)的管理需要了。并且,由于MRPII是對計劃的及時滾動來控制整個生產過程,相比起更加快捷的互聯網來說顯得及時性較差,只能實現事后控制。同時,企業(yè)越來越強調利潤控制的作用,因此簡單的財務數據和生產數據的集成,已經無法滿足管理控制的要求。
為了企業(yè)內部與外部的更加廣泛的管理范圍以及更加靈活的生產方式的要求和實現企業(yè)價值的控制,1990年前后,ERP逐漸取代了MRPII,成為主流的企業(yè)管理軟件系統。比如SAP推出的R/2、R/3系列ERP解決方案,就是ERP歷史上最成功的企業(yè)管理軟件。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zudvwvb.cn/
本文標題:真正了解ERP才能順利實施
本文網址:http://www.zudvwvb.cn/html/consultation/1082026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