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升級的數字化通道(寫于2004年11月)
圖:金蝶閃耀2004年11月美國商業周刊CEO峰會
圖:徐總與英國前首相梅杰在會上合影
導讀:每一個企業在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中,從一個階段進化到另外一個階段,都會經過某種動蕩或調整,只有經過了這種調整以后才能進入到另外一個穩定的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它的戰略思想、管理理念,以及與這個階段相適應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在中國企業的信息化過程中,我們觀察到快速成長的中國企業具有三個關鍵的管理理念:數字化管理、基礎管理和企業績效管理。
在經濟起飛階段,一個國家財富的多少取決于這個國家的企業有多大的財富積累能力。馬來西亞的前總理馬哈蒂爾在出席第八屆亞洲企業高峰論壇的時候,與我交流了一個觀點,我特別贊同。他說美國的財富積累用了60年,臺灣、日本用了40年,中國企業的財富積累其實才20多年。他的意思是說中國的財富積累非常快,但要達到發達國家的財富積累水平,中國至少需要四五十年,我們還將面臨后20年的高速發展。所以,中國的企業,一個特別鮮明的特點就是高速成長。
高速成長意味著,每個成功的企業都將快速經歷創業階段、集體化階段、規范化階段、精細化階段,以及合作階段等五個發展階段。每一個企業在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中,從一個階段進化到另外一個階段,都會經過某種動蕩或調整,只有經過了這種調整以后才能進入到另外一個穩定的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它的一些戰略思想、管理理念,以及與這個階段相適應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在中國企業的信息化過程中,我們觀察到快速成長的中國企業具有三個關鍵的管理理念:數字化管理、基礎管理和企業績效管理,這三大管理理念要求信息化要適應企業在不同成長階段的管理要求。
相關專題:中國制造業管理實踐(http://kingdee.e-works.net.cn/)
數字化管理
什么是數字化管理呢?在中國,數字化管理其實就是科學的搜集、認識數字和利用數字進行管理的開始。每一個企業家在經歷初期的創業后,都會開始重視一些基本數字的變化。比方說利潤去年增長40%,今年只增長了30%,原因何在,一定要分析這種關鍵數據變化后面的真正的原因。數字化管理不僅要認識數字的重要性,還要盡可能用數字說話。過去我們很多企業的高層可能是憑感覺,或者是拍腦袋,但是現在競爭加劇以后,尤其是中國已經處在一個全球化的競爭市場中,就一定要憑數字說話。最后還要能夠快速的收集數字。尤其是企業大了以后,靠層層匯報,這個數據一定會失真。所以我們一定要快速的實時地收集數據。靠遍布全身的數字神經系統來收集和管理數據,并分析數據背后的原因。這些基本的想法和理念,我們稱之為數字化管理。
基礎管理
我們常說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練好基本功。但怎樣練好基本功呢?這就需要基礎管理。我們一般可以把基礎管理分成五個方面:首先是基礎的數據管理,比如說客戶數據、員工個人檔案數據、員工的數字能力模型等等。公司的高層,一定要了解這些基本數據的價值。其次是一些關鍵的業務流程。我們一定要抓住關鍵的業務流程,比如說面向客戶服務的流程,讓它能夠快速的傳遞價值。還有一些控制產品質量的生產程序等等。第三是知識管理。對于一個高速成長的企業,尤其是生產科技產品的企業,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人進行生產和管理的,知識存儲在人們腦海中,企業高層一定要重視人們腦海中的知識,把他們共享出來,由員工的知識變成企業的知識。第四是內部控制,企業一定要控制風險。尤其在一個大企業里面,一定要有一套嚴密的內部控制程序,這一點我們國家也特別重視。第五,就是員工的行為規范。一個企業要發展壯大,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建立競爭優勢,一定要練好基本功,夯實了基礎管理才能做更大的事情。
企業績效管理
當企業發展規模很大,尤其像國資委監控下的這些大企業,企業績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企業績效管理在國際上已經是一個被普遍接受的管理理念,而且已經有一個比較成熟的模型。按照這個模型,企業首先要有一個戰略規劃。在戰略規劃的基礎上,企業可以運用企業績效管理系統設定目標,如年度的目標,任期的目標;然后根據以往的數據對未來進行預測,在預測的基礎上就可以進行科學的計劃和預算,并進行有效的監控;然后用這個系統對這個戰略規劃的執行情況進行分析和評估,并且提供報告。
隨著企業的成長,企業在不同的管理階段自然會有不同的管理理念。數字化管理、基礎管理和績效管理所需要的信息系統實際上很不一樣,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信息系統能不能隨著企業的成長而成長?因為企業發展太快,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企業每隔一兩年就要換一套系統,快速變化使企業信息化的投資成本大大增加。為什么會這樣呢?其實這里面最關鍵的就是企業在一個階段向另一個階段躍升的過程中,信息系統無法經得起這種振蕩,不能將企業成長不同階段的需求,快速反應在軟件系統里面。
這有兩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方面的問題是,傳統軟件的開發是將管理流程作為軟件功能模塊來開發的,每動一個流程,就要變動軟件的功能模塊,大的變革甚至還要變動軟件的整個應用架構和技術架構,其成本可能比重新上一套系統還要高;第二個方面的問題是,在實現企業管理的需求的時候,業務人員、分析人員、設計人員、開發人員對管理和變革的理解各不相同,他們在不同的工具上采用各自習慣的方式來解釋或實現流程變革的需求,這種開發方式就象不同的人在一起畫同一片樹葉,每個人畫出來的必然都不一樣。
有沒有一種信息化方法使信息系統能自動的適應企業管理理念的轉變呢?回答是有,這就是中間件+ERP。不同層次的ERP系統可以滿足企業在不同階段的管理需求,而中間件則使ERP隨需應變。比如,金蝶針對小企業的數字化管理提供了小企業的解決方案,針對成長企業的規范管理提供了金蝶K/3,針對成熟階段的大型企業提供了以企業績效管理為核心的金蝶EAS。在企業的成長和不斷變革過程中,金蝶中間件可以幫助企業實現從數字化管理到基礎管理,從基礎管理到企業績效管理的轉變。
金蝶中間件是適應企業管理理念和需求不斷變化產生的新技術,包括業務中間件和基礎中間件。我們基礎中間件-應用服務器產品已經得到國際公認,在國內第一家通過了J2EE認證。現在我們又有了業務中間件,它可以在兩個方面發揮作用,一個方面是將業務從軟件的功能模塊中分離出來,做成業務中間件,這個業務中間件支持企業管理模型的動態改變。在業務中間件中,軟件系統相對固定的僅僅是一些類似原子的元模型,而企業的業務模型可以在元模型的基礎上任意擴展。基礎管理也好,績效管理也好,任何新的管理理念都僅僅是業務模型的變化或擴展,可以隨企業管理重點的轉變而轉變;另一方面,因為采用了基于模型驅動架構的開發方式,開發過程采用同樣的模型語言元素進行分析、設計和開發,設計人員是直接在分析人員的業務模型上展開設計,開發人員是直接在設計人員的設計模型的基礎上進行開發成系統,溝通成本大大降低,原子化模型保證了每一個管理理念在信息系統從需求分析到開發實施的知識傳遞過程可以獲得高保真效果。
金蝶作為國內領先的管理軟件領導廠商,我們的管理理念也在近十年里經歷了不斷的變革。在近十年來,這三大關鍵管理理念是我們最深刻的體驗;同樣,通過廣泛的見面溝通和客戶調查,我們發現,金蝶20余萬客戶-包括大型企業或中小企業,都在或遲或早的擁抱這些關鍵管理理念。中間件+ERP為企業從數字化管理走向規范化的基礎管理和企業績效管理開創了一條新的信息化道路。
附插圖:ERP+中間件
圖:產品架構圖
相關專題:中國制造業管理實踐(http://kingdee.e-works.net.cn/)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zudvwvb.cn/
本文標題:《ERP改變中國》連載7:企業管理升級的數字化通道
本文網址:http://www.zudvwvb.cn/html/consultation/10820223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