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是20世紀90年代初Gartner提出的,最初的定義概括來說是:在MRP II基礎上,打破企業四面墻,實現企業內外集成,管理整個供需鏈;主要定位在制造業,包括離散、流程及混合生產類型和分銷系統。
目前,ERP已經擴大應用到一些服務行業。由于不同應用范圍的產品都用ERP這同樣的名稱,ERP市場上出現了泛化的概念,使企業用戶對ERP產品很難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在面臨ERP選型的時候無所適從。我覺得Gartner提出對ERP的定義,應予以遵守,而不是隨便什么行業的應用系統都非要叫做ERP。尤其是一些行業定位比較明確,但又不適用于制造業的產品(比如金融、房地產),應當有自己的名稱,不要在ERP里扎堆。ERP不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它有明確定義的。ERP也不是管理軟件的代名詞,因為管理的范圍實在太廣了,ERP代表不了。它主要的應用領域應當是制造業供需鏈上的各類企業。
ERP是不可缺少的,但是不是萬能的。從早期的企業內部集成,到后來的外部集成,再到供應鏈的管理,ERP不僅打破了企業部門之間的界限,而且打破了企業的界限,使信息集成覆蓋了極廣泛的業務范圍。由于Gartner提出ERP的年代,IT技術條件還不能支持供需鏈管理的要求,而且靠任何一個軟件商都沒有力量單獨實現Gartner所設想的要求;所以,出現了不同公司分頭開發各種應用系統的過渡時期,像CRM、SCM等。目前,一些實力強大的軟件公司已經把這些分散開發的應用系統逐漸合并在一個完整的套件中,因為它們本來就是Gartner最初提出的外部集成的內容。
我在新出版的《知理知己知彼知用》一書的知己部分談到,企業在選型之前,必須明確自己的定位。就是說,企業是屬于哪個行業的?在行業的產業鏈上又處于什么位置?企業的定單響應策略是什么(即:MTS、ATO、MTO、ETO)?企業的規模?組織形式?營銷策略和模式?發展方向又如何?這些因素都會直接影響對ERP產品的要求(例如在建立BOM、計劃方法、結算方法等都有明顯等區別)。如果ERP產品的定位也很明確,有最適用的行業領域;就是說企業的定位和ERP產品的定位是一致時,選型就可能不會出現太大的偏差。這個定位使是行業應用的定位,不是高端低端的概念。不是一個企業在本行業中是龍頭老大就一定要選一個在軟件行業中的龍頭老大。一些行業中看似不像頭老大的企業,并不一定就是低端。要著眼于解決企業存在的管理問題,而不是追求高與低的門當戶對。
現在中小型企業的提法也過于泛泛,用銷售收入、員工人數、資產總數來作為劃分標準,可能對國家統計部門或經濟研究部門是有意義的,但是對企業信息化來講,就顯得過于泛泛,單憑這幾項不能說清楚具體企業的需求。目前,我國各類企業創造等先進管理經驗方面還似嫌不足、復合型人才也不能滿足信息化的需求,在這種環境下,要想一下子做大,包羅萬象幾乎是不現實的。ERP產品還是應當做精、做細、做專,使各行各業都有適用的ERP產品,軟件商應當揚長避短、有自己明確的定位,至少,在目前階段這樣做對我國ERP事業是有益的。從這個觀點出發,一些定位明確,對某個行業對需求有深刻領會的小軟件商,只要產品是精-細-專,并能做到遠近結合,依然有其生存的空間。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zudvwvb.cn/
本文網址:http://www.zudvwvb.cn/html/consultation/10820223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