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競爭的加劇,越來愈多的企業開始應用各種信息化技術武裝自己。從五六十年代的EDP、七八十年代的MIS、MRPII到九十年代的CIMS和近期的ERP,企業信息化經歷了從單純的數據處理到信息管理、從閉環系統走向開環系統、從局部單項管理到全局綜合管理的發展階段。在當前的企業信息化工作中,ERP正成為應用中的熱點。不論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IT廠商,都紛紛推出自己的ERP產品以及系列解決方案,企業該如何面對ERP的應用熱潮呢?也許,在市場發熱的時候,我們更有必要清醒頭腦,深入理解ERP實施的條件以及手法,這樣才能真正的將ERP用好、用透。
反思之一、切忌盲目追從、過分炒作
ERP的產生與發展具體一定的背景,發達國家企業隨著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管理手段的不斷完善、社會網絡化、競爭全球化,迫使企業必須采用更先進的系統輔助管理,由此ERP得到迅速發展,同時許多軟件廠商通過多年的MIS、MRP II系統的開發,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加速了ERP的發展。而在國內一些媒體和軟件廠商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大肆宣染和炒作,一夜之間,許多企業都推出了自己所謂的ERP產品,生怕慢了一步丟了形象和市場,其效果是你炒你的ERP我做我的信息系統,加上目前許多企業效益欠佳,無暇顧及于此。目前國內的ERP大都是以財務軟件為基礎,擴展一些功能如進銷存而構成,或是將過去開發的幾個管理軟件拼裝起來,這樣的系統難以讓人置信,至少有幾點疑惑:連一個企業的MIS都未建成有能力建立ERP嗎?這樣的ERP有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管理風格嗎?作為企業自己能用好自己的ERP嗎?
反思之二、如何克服管理變革的阻力
俗話說:“江山易移、本性難改”,ERP的應用必然會影響企業現行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更為重要的是將會引起許多人利益的再分配,這些問題能否處理好將直接影響ERP應用的成功。
反思之三、ERP系統的核心仍是計劃系統
ERP是在繼承MRPII基礎上形成的,MRP II在國內應用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計劃系統未能真正實現其應有的功能,國內市場的不健全、企業內部基礎數據不完整、不準確、工藝條件所限制,使得計劃趕不上變化,從而導致整個系統不能發揮作用。同樣ERP主要增加或完善了與外部的接口,企業運作仍需綜合平衡和協調,計劃仍是關鍵。
反思之四、國內ERP廠商自身的信息化程度如何
除代理公司外,國內標榜有ERP的廠商至少有十幾家,無論是否真實,這些廠商或多或少將面對下面的問題:
從專業型向綜合型轉變,這不是簡單的1+1=2,其復雜度可能會呈指數增長,許多企業作為專業公司可能生命期很長,而一旦規模擴大反而加速死亡;橫向聯合勢在必行,ERP涉及的范圍大,僅靠少量的游擊隊難以做出令用戶滿意的產品;形成一套適合國情的管理思想和管理風格,這是軟件的精髓,別想把一塊蛋糕獨吞;自身信息化建設,目前絕大都數廠商信息化程度很低,這樣的狀況能真正說服用戶嗎?
反思之五、對ERP實施企業各類人員的分析
最終用戶一般可分為領導、管理業務人員和IT技術人員,在實施過程中他們圍繞自己的利益或需要會采取不同的態度:
領導:希望投入后很快就能見到效益,但不愿牽涉過多的精力,更不希望進行體制的改革,對實施的復雜性未能充分考慮;
管理業務人員:希望能減輕自己的工作,但又不損害自己既得的利益,否則會想方設法進行阻撓;
IT技術人員:希望借此能提高在企業的地位
由ERP實施失敗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發現,這些實施ERP失敗的企業,高層領導對ERP的認識往往不足,他們對整個實施未負起全責,而將其委讓給信息部門或某個職能部門,結果因涉及到企業上層問題時難以解決。并且,實施人員的考慮過于簡單,往往重點放在硬件(包括系統軟件)環境的建設上,更關心的是選用何種網絡體系結構、計算機設備、技術上達到什么水平,對應用軟件常一帶而過、輕率從事,導致整個系統無法運轉,這樣,計算機的能力被過度夸大,生產自動化的思想被照搬過來,其結果措傷管理人員的積極性;
因此,ERP的實施,必須有人的思想變革。
反思之六、對信息咨詢企業的思考
隨著計算機的迅速發展與普及,企業對計算機的應用觀點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開始只重視硬件投入,軟件也需購買,軟件投資比重越來越大,目前許多企業已意識到軟件特別是應用軟件是整個應用的核心,這種觀念的轉變花費了近二十年時間,但總的模式基本還是用戶直接與計算機廠商接觸,最終應用的好壞,取決于廠商的技術水平、服務水平、“良心”和自身的水平,因此選擇一個良好的合作伙伴是業界提醒用戶的首先問題,然而絕大都數用戶不是行家,只能通過媒體、考察相關企業和廠商的自我介紹來判斷,最終選擇的結果往往是聽天由命,導致花了錢未辦好事。
近年來,企業改革進程的深入,迫切需要利用IT技術來全面提高企業和管理水平和競爭實力,應用軟件從單項發展為綜合,應用軟件的實施更加復雜,它既涉及到技術本身更涉及到企業的組織機構、管理模式等,這些完全依靠企業和廠商就難以解決,而信息咨詢企業則是解決軟件實施的最佳角色,這類企業既懂IT技術、又知企業管理和市場,既是雙方的中間人,又是整個項目的組織者和協調者。因此可以相信,未來信息咨詢企業的前途非常光明,然而這類企業目前在中國這樣的環境生存難度也很大,原因有:
中國素有“萬事不求人”、“家丑不外揚”的特點,企業小而全就是具體反映,而咨詢企業在應用實施中必然要深入企業的方方面面,這對企業來說難以接受;
觀念改變有一較長的過程,目前企業對投資硬件、軟件和它們的服務費可以接受,但對咨詢服務、應用軟件實施費用的投入難以接受,延用引進過程自動化時思想,以為只要安裝調試完就可生產效益;
咨詢企業自身也存在一些問題,信息咨詢企業無論在組織模式、動作方式上均深受西方思想的影響,而其咨詢的對象則是深受東方思想影響的企業,其結果往往出現雙方在認識問題、工作方式、工作節奏等方面存在較大分歧,而導致咨詢失敗。
這些問題固然存在,但隨著現代企業制度推行的深入,干部的年輕化、知識化,特別是近年來MBA的流行,借用“外腦”已逐步被接受,因此未來留給咨詢企業的是更多的機會;同時也需要咨詢企業自我完善,既能認同企業現狀,又能逐步引導企業。
反思之七、計算模式的選擇
目前流行的計算模式主要是C/S和B/S結構,這二種結構在企業的全面應用中存在許多問題,前者維護量大,導致總體成本上升,據國外資料顯示,有50%企業最終因維護問題而使應用失敗;后者在技術上存在問題,目前主要應用于查詢。
在大型企業采用混合模式比較可行,即對進行大量數據錄入的業務人員采用終端/主機方式,對進行統計分析等復雜處理的管理人員采用C/S方式,對領導層主要采用B/S方式,這樣可充分發揮各種模式的優越性,使總成本盡可能降低,這種模式最大的問題是開發的工作量可能加大,但選擇一些可跨平臺的開發工具,則能較好地解決。
反思之八、信息編碼工作必須重視
在企業信息化推進過程中,信息編碼這項基礎工作最為復雜,其復雜程度超過軟件廠商的想象,許多軟件的應用并不是軟件本身的問題,也不是用戶不想應用,而是許多基礎數據不能正確收集,其中編碼是最大的問題,如在物資庫存管理中,收發存并不復雜,其應用成功的關鍵就是物資編碼和供應商編碼工作能否做好,許多企業設備到位了軟件安裝了,但一投運,則發現編碼問題難以解決,面對幾萬、甚至幾十萬條物資信息需要編碼就束手無策,最終的很難談上應用效果,再若擴大到整個企業其難度可想而知。
據筆者經驗,一個企業應用MIS、MRP II或ERP等是否成功,只要了解其信息編碼工作是否真正做好即,這項工作做好了,其它方面問題就比較容易解決。
反思之九、對財務軟件的再認識
目前國內應用最好的可能就是財務軟件,一方面財務管理比較規范,基礎工作好,另一方面資金使用比較方便,購買軟件相對容易,加上企業管理正從計劃經濟下的粗放型管理向現代市場經濟下的集約型管理過渡,突出了企業管理要以財務管理為中心,作為企業效益的綜合反映和控制中心的財務管理更加受到重視,因此財務軟件得到迅速發展,但冷靜思考一下,財務軟件真正應用效果好的僅僅是帳務處理,它大大減輕了財務人員的工作量,而其它許多模塊由于涉及到企業的其它部門應用效果并不理想。
現在許多財務軟件商開始進入企業全面管理軟件的研制,他們往往是在已開發的財務軟件基礎上加以擴展,形成所謂的ERP等,這種思路筆者認為可能會有問題,因為財務畢竟是事后的核算部門,響應市場較慢,而將重點放在快速響應市場、及時平衡企業資源上是真正符合企業管理的需要,國外的MRP II及在其基礎上發展的ERP正是這種思想的具體體現。
反思之十、ERP廠商和咨詢公司在實施應用過程應注意的問題
項目的工程管理,由于管理需求的變化是絕對的,想讓用戶在應用需求上簽字以保證其不變是不現實的或僅是從商務上考慮的,但無休止的變化也難以接受,因此需要廠商認真分析,了解其變化的背景,有此變化是可以通過管理和思想上的變通來解決;項目的商務問題與工程實施之間的協調,現在經常出現項目實施工程師與營銷人員之間矛盾,這種問題既影響公司的形象也對用戶不利,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在整個企業信息化進程中,國外所走的彎路、教訓,我們很難跳過,從拒絕->接受->發展->無序->有序,這是人的認識發展過程和自然規律,只能正視,并做好長期不懈努力的準備,只有這樣才能推進企業信息化的進程。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zudvwvb.cn/
本文標題:ERP實施:十大反思
本文網址:http://www.zudvwvb.cn/html/consultation/10820223663.html